重慶軌道交通成“網紅”的背后:技術攻關難點
2020-09-02 17:05:53
在重慶,單軌線路是一個“網紅標簽”。它不僅穿樓而過,還跨江蜿蜒,更時不時根據山城地勢來一個大拐彎。
近日,依托重慶軌道三號線工程形成的“跨座式單軌交通工程設計建造關鍵技術創(chuàng)新與應用”項目獲得重慶市2017年科技進步獎一等獎。記者9日對項目團隊進行了采訪,揭秘軌道交通設計背后的技術難點。
“重慶軌道三號線是目前世界上線路最長、客流最大的單軌線路。它采用國內創(chuàng)新的跨座式單軌交通系統(tǒng),實現(xiàn)了世界上最長跨座式單軌工程的多交路、大運量運營模式?!表椖繀⑴c者、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重慶分院院長郭勁松介紹,重慶軌道三號線跨越嘉陵江、長江、渝中半島,串接起重慶最主要的江北、渝中和南岸組團,實現(xiàn)與火車客站、機場、汽車站等樞紐無縫銜接。高峰時段每小時運輸3.74萬人次,創(chuàng)造了單軌運營效率的世界紀錄。
“軌道三號線的整體國產化率達到95%。我們經過10多年科技攻關,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慶單軌設計建造技術體系。”郭勁松透露,軌道三號線工程復雜程度屬世界第一,“重慶山地地形復雜,還有大跨度越江、地下大斷面等世界性設計建造技術難題”。
郭勁松介紹,重慶軌道三號線創(chuàng)新應用跨座式單軌工程三限界設計標準,通過試驗檢驗,奠定了國家規(guī)范基礎。限界系統(tǒng)是保障地鐵安全運行的參數(shù)指標,直接決定工程規(guī)模和投資。“因使用三限界技術,軌道三號線降低了工程風險,減少工程投資,建設成本節(jié)省1.3億元?!?/span>
不少市民和游客喜歡在軌道線路轉彎時給它拍照。單軌轉彎幅度大,市民依舊覺得平穩(wěn),背后也暗藏“秘密”。“既要考慮車輛與軌道梁的抱合,又要考慮離心力作用下乘客的穩(wěn)定,我們把拐彎處的梁曲面由T形改成斜梯形?!惫鶆潘烧f,直行段的軌道梁切面是矩形,轉彎處的斜面是梯形,此舉提高了列車過彎道的舒適性和穩(wěn)定性。
軌道三號線不僅跨過嘉陵江,還通過菜園壩大橋,跨過長江。受天氣影響,菜園壩大橋主橋最大伸縮量可達80厘米,而軌道的PC梁水平誤差不能超過3毫米,怎樣讓不同等級的伸縮量保持伸縮同步考驗著設計團隊。郭勁松介紹,該團隊利用手風琴原理,將軌道PC梁作小段小節(jié)伸縮處理,以此實現(xiàn)軌道PC梁和菜園壩大橋主橋同步伸縮。
重慶軌道三號線創(chuàng)建了世界首個國家單軌交通技術標準體系。郭勁松稱,目前,重慶單軌技術已實現(xiàn)技術輸出,項目成果在重慶單軌、韓國大邱等國內外10多個城市進行推廣、應用,工程造價約為地鐵的二分之一。
文章來源:中國新聞網